【親子學堂】家長善用讚賞加引導 教出自動自覺小朋友

每當與家長分享如何處理子女的行為問題時,我都會鼓勵家長訂立明確的規則及獎勵方法,往往能立竿見影。家長常問一個問題:「如果子女只在有獎勵之下做好,豈不是很『市儈』?怎樣才可令他們自動自覺做好?」

根據學者Deci 及 Ryan (1985)的研究,行為動機可分為外在(Extrinsic)及內在(Intrinsic)兩種。外在動機指人有動力做事是因為能得到額外好處,如薪金能推動人們上班;而內在動機指人做事的動力來自事情本身的樂趣,例如在工餘時間培養自己的興趣。外在動機在短期內非常高效;內在動機則更能讓行為長久持續下去。

要子女自動自覺做好,家長可利用明確規則加上獎勵引發子女的外在動機,短期內令好行為更常出現。而要令行為持續,子女要對好行為感到高興滿足,形成內在動機。家長在獎賞子女時,可運用「獎賞+讚賞+引導」方程式把動機推向「內在」方向,在給予奬賞的同時,具體讚賞子女,並引導子女留意好行為帶來的滿足感。例如,子女不願溫默書,家長可用獎賞吸引子女溫習,並說:「做得好好喎!你比尋日用多咗三十分鐘溫默書,加你一分先!啱啱預默你寫得到以前唔識寫嘅字,你覺唔覺得好有滿足感呀?」又例如,子女不願跟從已共同協定的家庭時間表做家務,家長可用獎賞吸引子女去做,並讚:「好乖仔喎,肯準時幫手洗碗,聽日加十分鐘放鬆時間俾你啦!有你幫手,媽媽就可以早啲休息。你咁錫媽媽,幫到媽媽係咪好開心呢?」

當家長在發問引導問題時察覺子女會心微笑,就代表你已成功激發了他的內在動機。稍後,你可以逐步隨機減少獎賞的次數,但持續讚賞及引導的元素,好行為漸漸地便不再依賴獎賞吸引而出現,而是靠當中的滿足感不斷持續下去。屆時,子女自然能自動自覺做好!

作者
教育心理學家 蔡博麒先生
香港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部會員

參考資料:
Deci, E. L., & Ryan, R. M. (1985).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-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. New York: Plenum.

本專欄的內容為會員的個人意見和見解,並不代表本會的立場。

本文另連載於【Parenting Headling 親子頭條】:
https://parentingheadline.com/article/12475/家長善用讚賞加引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