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親子學堂】家長學懂「五部曲」 成為孩子的「情緒教練」(下)

上回提到幼兒需從小藉著與父母之間溫暖的情感互動,逐漸建立信任及安全感,從而慢慢發展出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。家長需要多觀察幼兒發出的情緒訊號,把握機會積極回應其情緒,並透過有效的溝通鼓勵幼兒分享感受及想法。以下將繼續講解《情緒教練五部曲》其餘的三個步驟:

第三步: 用心聆聽

家長宜保持開放的態度,透過眼神、身體語言等展示你正用心聆聽,避免急於作出批判或否定孩子的感受。家長可嘗試重述孩子的說話或反映其感受,例如:「嗯,我似乎聽到你話覺得有啲嬲。」多以同理心去理解孩子,鼓勵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,例如:「知道你有啲嬲,不如你講多啲比媽咪聽?」這樣既可協助孩子整理想法和釐清感受,亦能讓他感到家長會聆聽及理解自己。

第四步: 命名情緒

當幼兒表達負面情緒時,家長不需急於給予意見或提供解決辦法。可以先協助孩子準確地辨識自己的情緒,替孩子當下的情緒狀態命名。例如:「你覺得好嬲,因為細佬無問過你就攞咗你架玩具車。」或者「你覺得有啲氣餒,因為你好想砌一座城堡,但係試咗好多次都未成功。」這個做法不但能協助孩子把情緒說出來,讓孩子的感受得以舒緩,亦有助他們學習不同的情緒詞彙,提升日後運用說話表達情緒的能力。

第五步: 設限解難

情緒並無好壞對錯之分,重點在於表達的方式是否恰當。所以在鼓勵幼兒表達情緒的同時,家長亦需幫助孩子設定行為限制。例如:「你可以覺得好嬲,但係唔可以打人」或者「知道你好氣餒,但係唔可以掉積木,因為會容易整親人或者自己。」然後家長可按孩子的能力,與其一同探討更有效的處理方法或給予具體的建議。另外,家長亦可教導孩子一些舒緩情緒的方法,例如:深呼吸、尋求協助或使用自我安慰的說話等。家長可先示範並不時與孩子一同綵排練習,這樣孩子才能在有需要的時候順利運用出來。

最後,家長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前,需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。若家長面對孩子的情緒時未能保持冷靜,往往容易讓孩子的情緒更為高漲,以致難以平復。要知道幼兒一般多透過觀察及模仿學習,所以父母的身教勝過千言萬語! 《情緒教練五部曲》的技巧雖然看似簡單,但終究還是需要家長持之以恆方能見效。

作者
教育心理學家 楊皚穎
香港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部會員

參考資料:
Gottman, J. M., & DeClaire, J. (1997). Raising an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Child: The Heart of Parenting. New York: Simon & Schuster.
Gottman, J. M., Katz, L. F., & Hooven, C. (1996). Parental meta-emotion philosophy and the emotional life of families: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eliminary data.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, 10(3), 243–268.

本專欄的內容為會員的個人意見和見解,並不代表本會的立場。

本文另連載於【Parenting Headling 親子頭條】:
https://parentingheadline.com/article/12296/【教育心理學堂】家長學懂「五部曲」-成為孩子的「情緒教練」(下)